IR隧道炉(红外隧道炉)的核心结构通常由以下几个关键部分组成,其设计旨在实现高效、均匀的热处理。以下是详细分解:
1.炉体框架
材质:采用耐高温不锈钢或镀锌钢板,确保结构稳定性和抗热变形能力。
模块化设计:分段式结构便于维护和温度分区控制。
2.加热系统
红外加热元件:
类型:石英管、陶瓷红外板或短波/中波红外灯管。
布局:多区排列,覆盖炉腔顶部、底部或侧壁,确保热辐射均匀性。
功率控制:通过SSR(固态继电器)或PID调节,实现精准温控(±1℃精度)。
3.传送系统
输送带:
材质:耐高温金属网带(如304不锈钢)或特氟龙涂层纤维带(适用于低温场景)。
调速:变频电机驱动,速度可调(通常0.1-5m/min)。
支撑结构:滚筒或链条传动,配备张紧装置防止跑偏。
4.温度控制系统
传感器:K型热电偶或红外测温仪实时监控各温区。
控制单元:PLC或专用温控仪表,支持多段编程和异常报警(如超温、断带保护)。
5.隔热与散热
保温层:高密度陶瓷纤维棉或硅酸铝棉,减少热损失。
冷却段:可选风冷或水冷装置,用于产品快速降温。
6.辅助系统
排风装置:排除挥发物或废气(如涂装固化炉需配防爆风机)。
安全防护:急停按钮、过载保护和接地措施。
典型应用场景
电子行业:PCB预烘、回流焊。
食品加工:饼干烘焙、杀菌。
工业涂层:粉末固化、油漆干燥。
注意事项:
设计时需根据工件尺寸、热容量和工艺要求(如升温曲线)定制加热区长度和功率密度,避免局部过热或能效浪费。


